
《伤寒论类方汇参》第一章 桂枝汤类
第十八节 桂枝加芍药汤
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而腹满时痛,属太阴也。
成无己:引邪入于太阴,故所现皆太阴之症,腹满为里症。腹满时痛者,即时痛时止也,与痛无己时者有别。腹满,俗谓肚胀。
桂枝三两,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,切 甘草二两,炙 大枣十二枚,擘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定义
此太阳误下,阳邪陷入太阴,里虚腹痛。为制升举阳邪,解表和里之方也。
药解
表邪误下,陷入太阴,故腹满时痛,而表仍不解,须倍白芍收太阴之阴,故桂枝解下陷之表,甘草缓中以止腹痛,生姜散邪以止腹满。
徐徊溪云:虽见太阴症,而太阳之症尚未罢,故仍用桂枝汤加芍药一倍,以敛太阴之症。
此即桂枝汤加芍药一倍,即另成一方,而以治太阴症。分两轻重之所关如此。又王晋三曰:将芍药一味倍加三两,佐以甘草,醇甘化阴,恰合太阴之主药。且加芍药又能监桂枝深入阴分,升举其阳,辟太阳陷入太阴之邪。
本证之腹满时痛与桂枝加大黄汤大实而痛之区别
(一)痛属并病。腹满时痛,是太阳太阴并病,若大实而痛,是太阳阳明并病,此皆因妄下而转属,非太阴阳明之本证。
(二)痛分脾胃。脾胃同处中宫,位同而职异。太阴主出,太阴病则秽腐之出不利,故腹痛时。阳明主纳,阳明病则秽腐燥结而不出,故大实而痛。
(三)痛疗表里。因表邪未罢,阳邪陷入太阴,故倍芍药以滋脾阴而除满痛,此用阴和阳法也。若表邪未解,而阳邪陷入阳明,则加以大黄以润胃燥,而除其大实痛,此双解表里法也。
(四)痛由胃转。凡妄下必伤胃气,胃阳虚即阳邪袭阴,故转属太阴。胃液涸则两阳相并,故转属阳明。属太阴,则腹满时痛而不实,阴道虚也。属阳明,则腹大实而痛,阳道实也。故痛由胃转者以此。
(五)痛之征兆。满而实痛,下利之兆。大实而痛,燥屎之征。故桂枝加芍药,小变建中之剂,桂枝加大黄,微示调胃之方。(柯韵伯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香港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