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中医的广袤视野里,人体是一个精妙运行的小宇宙,气血津液如江河湖海,经络如纵横交错的航道。当这股内在的能量流动顺畅无阻时,身心便得安康;反之,若气血逆乱、航道壅塞,便会百病丛生。痉挛性斜颈这一病症,在中医看来,正是体内这股能量“风暴”在颈项部的剧烈体现。
中医将其归为“痉证”、“风证”的范畴。所谓“诸暴强直,皆属于风”,这里的“风”,既指外界侵袭的“外风”,更指体内阴阳失调、气血逆乱所生的“内风”。颈项部,是人体多条阳经循行的要冲,是清阳之气上达头目的通路,也是外界风邪最容易侵犯的门户。
当患者长期情志不舒,郁怒焦虑,会导致肝气郁结。肝,在中医五行中属木,主疏泄,调畅气机,其志为怒。肝气一旦郁堵,久而化火,火极便可生风。这肝风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,在体内横冲直撞,当其窜扰至颈项经络时,便会引动局部筋脉失控,出现不由自主的抽搐、扭转、强直。这便是“肝风内动”致痉的核心病机。
展开剩余46%同时,肝木郁结会横逆犯脾。脾主运化,是气血生化之源,也主肌肉四肢。脾土受损,则运化失职,一方面气血生化无源,导致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变得僵硬脆弱;另一方面,水湿无法正常代谢,积聚成痰。痰浊这种病理产物,黏腻胶着,最容易阻滞气机,堵塞经络。风动挟痰上行至颈,风痰互结,缠塞于脉络之中,使得病情更加胶着难解,表现为持续性的歪斜和沉重的酸胀感。
因此,在辨证论治时,中医会敏锐地捕捉这些信号。患者可能不仅颈部歪斜,还伴有面色发红、头晕头痛、口苦咽干等肝火旺盛之象,或是情绪烦躁易怒;也可能兼见胸闷脘痞、喉中痰多、身体困重等脾虚痰蕴之征。
治疗之道,绝非简单地“掰正”脖子,而是如同一场精妙的内部调停与疏通。核心在于“平肝熄风”,驯服那匹脱缰的野马;同时“健脾化痰”,清除航道上的淤泥;并佐以“舒筋通络”之法,安抚受损的筋脉。通过汤药的内服,将药力直达病所,从根源上平息风浪,疏通壅塞,让失控的筋脉重新恢复柔和与顺从。当内在的“风暴”止息,江河复归平静,外在的“颈锁”自然也就随之而解。
发布于:北京市香港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