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53 年春,北京中南海的汇报会上,当西南军区参谋长李达提及活捉的布依族女匪首程莲珍时,毛泽东主席的一句 “杀了岂不可惜!诸葛亮七擒孟获,我们也可以试试”,不仅化解了处置难题,更书写了一段剿匪史上的传奇。这位被称作 “宜林山国第一美人” 的女匪首,从身负血债的通缉犯到助力清匪的功臣,其人生转折的背后,是共产党人化敌为友的宽广胸怀与治理智慧。
长顺县的布依山寨里,程莲珍的美貌曾是她最大的 “麻烦”。十六七岁时,高挑的身材、白皙的肌肤让她在当地声名远扬,却也引来土匪头子的觊觎。为躲避被强抢为 “压寨夫人” 的厄运,她逃至惠水,机缘巧合下嫁给了地主陈正明,这桩婚姻为她带来了安稳生活,也开启了她与枪杆为伴的人生。
婚后的程莲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闺阁妇人,在丈夫的影响下,她苦练骑马射箭,熟练掌握枪械使用,陈家院落里的武器库成了她的训练场。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日渐精湛的武艺,她从娇美的布依姑娘蜕变为地方上人人敬畏的女强人。然而 1947 年陈正明的病逝,彻底打碎了这份安稳 ——“吃绝户” 的旧俗如乌云压顶,亲族觊觎家产,土匪虎视眈眈,孤苦无依的程莲珍不得不握紧枪杆自保。
展开剩余72%她自立门户、招募护卫,将上门寻衅的亲族赶出门庭,把妄图霸占家产的土匪打得落荒而逃。但在国民党残余势力渗透贵州山区的乱世中,个人的武力终究难以支撑庞大的家业。为求生存,程莲珍接受了国民党的任命,出任大队队长,从此一步步卷入匪患的漩涡。在随后的岁月里,她带着部众参与攻打青岩、花溪等重镇,甚至密谋袭击贵阳,从自保者彻底沦为为患一方的匪首,“陈大嫂” 的名号在黔中山区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。
1950 年,解放军进军西南开展大规模剿匪行动,势如破竹的攻势让多数土匪势力土崩瓦解,但程莲珍凭借对山区地形的熟悉,带着残部躲进长顺县冷水河谷的深山密林中,与解放军周旋了近三年。直到 1953 年 2 月,经过周密部署,解放军终于将这位传说中的女匪首擒获。
当程莲珍被押送至军分区大院时,围观的乡亲们充满了复杂情绪 —— 有人惊叹于 “第一美人” 的容貌未改,更多人则想起她过往的恶行,纷纷要求严惩。处置意见很快在贵州省军区的会议上陷入僵局:一派主张立即枪决,认为她作恶多端、民愤极大,不杀不足以平民愤;另一派则顾虑她的少数民族身份与复杂的时代背景,主张暂缓处置。争论无果之下,问题被层层上报至西南军区,最终摆到了即将赴京汇报的李达参谋长案头。
此时的程莲珍,已然站在了命运的悬崖边。按其罪责,参与攻打城镇、对抗解放军的行为足以判处极刑;但她的布依族身份、乱世中被迫自保的经历,以及在当地少数民族中的特殊影响,又让简单的 “杀” 字难以脱口。这份两难,最终随着李达的北京之行,传递到了毛泽东主席面前。
1953 年 3 月下旬,李达在向毛主席汇报西南剿匪工作时,专门提及了程莲珍的处置难题。毛主席听完详细陈述后,沉思片刻说道:“杀了岂不可惜!诸葛亮七擒孟获,我们也可以试试。” 这句看似简单的回应,实则蕴含着对复杂局势的精准判断 —— 西南剿匪虽近尾声,但匪患与民族问题交织,单纯的军事打击难以彻底根除隐患;程莲珍在少数民族群体中具有特殊影响力,若能争取其转变,远比杀之更有价值。
毛主席的指示迅速传至贵州军区。1953 年 6 月 5 日,惠水县城城关镇召开了数千人的群众大会,当省军区宣布释放程莲珍,并为其分派田地、农具和住房时,现场一片哗然。这位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的女匪首,在惊愕之后热泪盈眶,紧紧攥着分配的农具,反复说着 “感谢毛主席,感谢解放军”。
获得新生的程莲珍用行动回报了这份信任。她身背斗笠、怀揣干粮,穿梭在长紫惠地区的崇山峻岭中,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藏匿的匪徒宣传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与民族政策。在她的劝说下,短短一个多月内,22 名匪徒主动走出深山投降自首。对于号称 “八大金刚” 的顽固匪首,在动员家属劝降未果后,她主动请缨担任向导,带着解放军进山将其一一肃清。曾经的 “匪首” 变成了清匪的 “先锋”,程莲珍用实际行动消解了过往的恶名,也践行了自己改过自新的承诺。
剿匪任务完成后,程莲珍被安置在惠水县的布依山寨居住,从叱咤山林的女匪首变回了普通村民。她参与生产劳动,融入乡村生活,用双手创造着平静的日子。此后数十年,她始终铭记毛主席的恩情,常向晚辈讲述那段从歧途走向正途的经历,成为当地民族团结与改过自新的鲜活例证。1998 年夏,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平静病逝,享年 84 岁。
程莲珍的传奇人生,始终与毛主席那句 “杀了岂不可惜” 紧密相连。在新中国初期的剿匪斗争中,共产党没有简单以武力压制矛盾,而是以 “攻心为上” 的智慧,将一名罪该万死的匪首转化为助力稳定的力量。这种超越报复、着眼长远的治理理念,不仅彻底根除了西南匪患,更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与拥护。
正如 “贵州女孟获” 的称号所隐喻的,程莲珍的转变恰似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现代演绎 —— 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消灭敌人的肉体,而在于收服人心、化解矛盾。半个多世纪过去,这段往事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,印证着那句真理:唯有宽容与信任,才能真正消融仇恨,铸就长久的和平。
发布于:河北省香港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