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元前626年的一个深夜,楚国王宫外传来了激烈的刀剑搏斗声。正在熟睡的楚成王被猛然拉出被窝,他的儿子把一条白绫扔给他,要求他自尽。楚成王心中虽然有些许希望,想拖延时间等待救援,但仍不免哀求儿子:“儿啊,为父一生最喜熊掌,能不能让我吃一个再走?”儿子冷冷回应:“不行,熊掌太难熟,快些了结吧!”楚成王无奈,最终亲眼看着父亲上吊自尽。
这场父子反目、篡位逼宫的悲剧,究竟为何发生?背后是如何一段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?
这个被逼上吊的楚成王名叫熊恽,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君主。回顾楚国的历史,事情要追溯到公元前680年,那时息侯的妻子被她姐夫蔡侯调戏。息侯忍无可忍,哭着向楚国文王求援。楚文王和息侯联合出手,痛打蔡侯一顿。正当这件事还未平息时,楚文王也看上了息侯的妻子息妫,于是无所顾忌地抢走了息妫。几年后,楚文王娶了息妫,生下了两个儿子,长子名熊艰,次子名熊恽。遗憾的是,楚文王短命早逝,年仅三四岁的熊艰继位,成为楚王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熊艰虽然名义上为王,却并不合格,他沉迷于打猎和享乐,不关心国政。而聪明又能干的熊恽开始逐渐不满。虽然两个孩子年纪尚小,国家政权争斗也未必完全是由他们的心思驱动,但宫廷内的斗争日益激烈,熊艰的母亲息夫人显然更宠爱熊恽,使得熊艰愤怒至极,最终决定将熊恽杀掉。
《史记》记载,熊艰曾欲谋杀弟弟熊恽,然而熊恽在叔叔子元的帮助下逃到了随国。三年后,熊恽重新借兵回国,成功杀死哥哥熊艰,自己继位成为楚成王。此后,熊恽年仅十六七岁,凭借着聪慧的才智和雄心壮志,逐渐掌控了楚国政权。
熊恽在位期间,开展了一系列仁政、德治的措施,广泛结交诸侯,表示对周天子的忠诚,并多次进贡,得到了周惠王的高度评价。周惠王亲自封他为“南方镇守”,并让他负责平定夷越。此举令楚国的地位在春秋时代得到了显著提升,国土也得以扩展,连周天子也难以忽视楚国的崛起。
然而,随着楚国的扩张,齐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受到威胁。齐桓公不满楚国的崛起,联合鲁、宋、陈、卫等八国联军进攻楚国。经过长达24年的激战,楚成王虽然与齐桓公斗得难解难分,但最终还是凭借年轻的精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逐渐扭转了局势,并成功夺取了淮河中下游的大片土地。
尽管楚成王的权势逐渐增强,齐国的霸主地位也因此逐渐下滑,但他始终未能取代晋国的地位。晋文公在重耳回国后迅速崛起,国力强盛,最终取代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。楚成王虽为“千年老二”,却为楚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尤其在扩展疆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然而,楚成王的最终失败,却是由于未能正确选择继承人。在他即将步入中年时,考虑到未来的继承问题,楚成王犹豫不决,虽然他心中倾向于立长子商臣,但由于他担心未来可能有更多儿子,所以始终未能做出最终决定。于是,他向朝中的大臣斗勃请教,斗勃却毫不客气地指出商臣眼神冷峻,性格阴狠,不适合继承王位。
楚成王觉得斗勃过于担忧,反而更加坚定了立商臣为太子的决定。但事后证明,这一错误的决定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悲剧。商臣在太子之位上坐了几十年,尽管父亲宠爱其他妃子并逐渐疏远了商臣的母亲,但商臣依旧在宫廷中暗中培植势力,企图架空楚成王的权威。
公元前627年,斗勃与晋国交战,因故障而失败,还传出他可能受贿的消息。商臣趁机联合朝中大臣,向父亲楚成王进谗言,最终导致楚成王一怒之下处决了斗勃。事后,楚成王才意识到斗勃的警告是正确的,商臣的心思确实过于毒辣,决定另立太子。
然而,商臣很快察觉到了这一变化,并通过计谋迫使楚成王母亲江芈泄露了消息。商臣确定了父亲的动向后,立即发动了政变,深夜带领军队包围了王宫,逼迫楚成王自尽。楚成王最后还是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,死于儿子手中。让人感叹的是,这个在年轻时为楚国扩展疆域、打下赫赫战功的雄主,最终却因自己的亲情选择错误,付出了极为悲痛的代价。
然而,这一切也有因果轮回。楚成王虽然在位时未能完成更大的壮丽事业,但他为楚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直到他的孙子楚庄王继位,成为春秋五霸之一,最终彰显出楚国的辉煌。
发布于:天津市香港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